⒈ 亦省稱“升堂”。
引漢范式與張劭為友。二人并告歸鄉里, 式謂劭曰:“日后二年當還,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。”
事見《太平御覽》卷四〇七引三國吳謝承《后漢書》。古代摯友相訪,行登堂拜母禮,結通家之好,表示友誼的篤厚。 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:“堅子策與瑜同年,獨相友善, 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無通共。”
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張承業傳》:“莊宗深感其意,兄事之,親幸承業私第,升堂拜母,賜遺優厚。”
清宋琬《穆賓日年兄為其太夫人廬墓歌以美之》:“昔君作吏長淮北,升堂拜母歡相得。”
宋蘇軾《潘推官母李氏挽詞》:“尚有升堂他日約,豈知負土一阡新。”
古時友誼深厚的人,相訪時,進入后堂拜候對方母親,表示結為通家之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