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優游
[be leisurely and carefree] 生活得十分閑適
優游的生活
⒈ 見“優游”。
⒉ 古代車上之具。亦作“優游”。
引《南齊書·輿服志》:“玉輅,漆畫輪,兩廂上望板前優游。”
原注:“優游上和鸞鳥立花趺銜鈴……優游下,隱膝,里施金涂鏤面釘,織成衣。優游橫前,施瑇瑁帖,金涂花釘,優游前,金涂倒龍,后梢鑿銀瑇瑁龜甲,金涂花沓。”
⒊ 悠閑自得。
引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:“伴奐爾游矣,優游爾休矣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贈秀才入軍》詩之一:“俛仰慷慨,優游容與。”
清王韜《<淞濱瑣話>自序》:“優游恬適,舒暢怡悅,所以養乎心者也。”
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二四:“幾百個乘客在舟上優游談笑,說著乘風破浪,以為人人都過著最閑適的光陰。”
⒋ 謂使……悠閑,休養。
引《晏子春秋·內問下十八》:“事惰君者,優游其身以沒其世,力不能則去。”
宋蘇洵《心術》:“將戰養其力……豐犒而優游之。”
⒌ 謂悠閑地居其中。
引《后漢書·班固傳》:“則將軍養志和神,優游廟堂,光名宣於當世,遺烈著於無窮。”
隋楊素《贈薛播州》詩之七:“棲遲茂陵下,優游滄海曲。”
宋歐陽修《<歸田錄>自序》:“為子計者,謂宜乞身於朝,退避榮寵,而優游田畝,盡其天年。”
清葆光子《物妖志·琴》:“妾本曹刺史之女,幸得仙術,優游洞天;但凡心未除,遭此降謫。”
⒍ 游玩。
引唐元稹《春馀遣興》詩:“恭扶瑞藤杖,步屧恣優游。”
宋司馬光《和子駿洛中書事》:“西都自古繁華地,冠蓋優游萃五方。”
郭沫若《漆園吏游梁上》:“魚兒一對對地銜尾接首在水里面優游。”
⒎ 從容,不急迫。
引晉袁宏《后漢紀·靈帝紀下》:“僕愿先生優游俯仰,貴處可否之間。”
宋蘇軾《賈誼論》:“為賈生者,上得其君,下得其大臣,如絳灌之屬,優游浸漬而深交之,使天子不疑,大臣不忌。”
王闿運《擬李鴻章陳苗事折子》:“優游而待之,何其暇也。”
⒏ 謂從容致力于某事。
引唐楊炯《<王勃集>序》:“君又以幽贊神明,非杼軸於人事;經營訓導,廼優游於圣作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》:“昔漢武帝將行封禪大禮,欲優游其事,故先封中岳,祀汾陰,始巡幸郡縣,浸尋于泰山。”
清鄭燮《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》:“東投西竄,費時失業,徒喪其品,而卒歸于無濟;何如優游書史中,不求獲而得力在眉睫間乎?”
⒐ 從容灑脫。
引晉陸機《文賦》:“頌優游以彬蔚,論精微而朗暢。”
宋邵雍《四賢吟》:“彥國之言鋪陳, 晦叔又言簡當, 君實之言優游, 伯淳之言條暢。”
明屠隆《<唐詩品匯>選釋斷序》:“唐人之言,繁華綺麗,優游清曠。”
王闿運《湘綺樓論詩文體法》:“后世之頌,皆應制贊人之文,故貴優游,不可謂譽。”
⒑ 廣大貌;寬廣貌。
引《楚辭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封介山而為之禁兮,報大德之優游。”
朱熹集注:“優游,言其德之大也。”
漢班固《白虎通·號》:“謂之堯者何?堯者嶤嶤也,至高之貌,清妙高遠,優游博衍,眾圣之主,百王之長也。”
⒒ 寬和;寬厚。
引《禮記·儒行》:“禮之以和為貴,忠信之美,優游之法,舉賢而容眾,毀方而瓦合,其寬裕有如此者。”
鄭玄注:“優游之法,法和柔者也。”
《孔子家語·儒行解》:“禮必以和,優游以法。”
明王廷相《雅述·上篇》:“及至賢智當事,規畫粗定,而為之君者又無優游寬裕之心,以俟其自化,亦以歲月責其成功。”
⒓ 優容,寬待。
引《漢書·楚元王傳》:“今陛下開三代之業,招文學之士,優游寬容,使得并進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河清頌》:“物色異人,優游鯁直。顯靡失心,幽無怨魄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序種姓下》:“巴、僰、賨、蜑弔詭之族,或分於楚、越,亦與諸華甥舅,宜稍優游之,為定差等,勿使自外。”
⒔ 謂順其變化。
引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物(沕)穆無窮,變無形像,優游委縱,如響之與景。”
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古之人同氣于天地,與一世而優游。”
高誘注:“優游,猶委從也。”
⒕ 作事猶豫,不果決。
引《尚書大傳》卷四:“周公將作禮樂,優游之,三年不能作。”
《漢書·兒寬傳》:“今將舉大事,優游數年,使羣臣得人自盡,終莫能成。”
顏師古注:“言不決也。”
清周在浚《周櫟園先生行述》:“閩人擁先生訟寃者日千百計,承問者優游不敢決。”
⒖ 饒多;富裕,寬裕。
引《淮南子·俶真訓》:“由此觀之,物莫不生於有也,小大優游矣。”
高誘注:“優游,言饒多也。”
宋蕭德藻《樵夫》詩:“一擔乾柴古渡頭,盤纏一日頗優游。”
元劉祁《歸潛志》卷十二:“彼豈不能妄營財利使生理優游邪?恥不為也。”
閑暇自得的樣子。《詩經.大雅.卷阿》:「伴奐爾游矣,優游爾休矣。」明.江盈科《雪濤小說.妄心》:「我與爾優游以終余年,不亦快乎?」也作「優繇」、「優游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