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唯唯否否wéiwéi-fǒufǒu
[be obsequious] 形容一味順從附和,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見
【】⒈ 后因以“唯唯否否”形容虛與委蛇,佯應(yīng)而不置可否。
引語出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曰:‘唯唯,否否,不然。’”
裴駰集解引晉灼曰:“唯唯,謙應(yīng)也;否否,不通者也。”
錢鍾書《管錐篇·史記會注考證五八》:“蓋不欲逕‘否’其説,姑以‘唯’先之,聊減峻拒之語氣。”
巴金《霧》八:“老頭子的話似乎就不會有完結(jié)的時候。青年只是唯唯否否地應(yīng)著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他的岳父照例地以為不可。卻又怕他的‘姑老爺’的脾氣發(fā)作,就對他唯唯否否,弄得他十分不快。”
沙汀《淘金記》二:“白醬丹意味深長的向他瞄了一眼,唯唯否否的哼了一聲。”
應(yīng)對之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