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逋亡būwáng
[run away] 逃亡
⒈ 逃亡。
引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發諸嘗逋亡人、贅壻、賈人略取陸梁地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政事》:“謝公時,兵廝逋亡,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。”
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清廷頒布十九信條特赦黨人》:“雖已逋亡海外,放言高論,不無微瑕。”
⒉ 指逃亡的人。
引《陳書·周迪傳》:“外誘逋亡,招集不逞,中調京輦,規冀非常。”
宋范仲淹《泰州張侯祠堂頌》:“逋亡幾千,咸復于田。”
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三編第六章第三節:“廣陽王司馬睦在所封中山國內招誘逋亡,私占七百馀戶依附農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