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風雨飄搖
(1)[swaying in the storm;be buffeted by wind and rain]∶飄搖:本作“漂搖”,一作飄蕩。形容動蕩不安,形勢很不穩定
死生契闊心如鐵,風雨飄搖鬢欲絲。——宋·范成大《石湖詩集》
(2)[venturous;precarious]∶危險的,有危險的
一家風雨飄搖的企業
()⒈ 亦作“風雨漂搖”、“風雨飄颻”。
引語本《詩·豳風·鴟鸮》:“予室翹翹,風雨所漂搖。”
宋范成大《送文處厚歸蜀類試》詩:“死生契闊心如鐵,風雨飄搖鬢欲絲。”
明歸有光《杏花書屋記》:“孺允兄弟數見侵侮,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。”
續范亭《由兩句詩談起》:“他支持了多少的樹枝與花葉。當風雨飄搖的時候,他是堅不動搖的,因為他有堅硬性。”
唐李華《二孝贊》:“風雨漂搖,支體鱗皴。”
清錢謙益《<孫楚惟詩稿>序》:“釋晨昏溫凊之憂,而懷風雨漂搖之懼。”
清珠泉居士《續板橋雜記·麗品》:“壬寅仲冬,便道過訪,雖座上客滿,不異曩時,而風雨飄颻,漸覺朱顏非昔矣。”
本指樹上的鳥窩在風雨中飄蕩。語本《詩經.豳風.鴟鸮》:「予室翹翹,風雨所漂搖。」后比喻時局動蕩不安,極不穩定。宋.鄭清之〈念奴嬌.楚天霜曉〉詞:「多少風雨飄搖,夫君何素,晚節應難改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