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朋友
(1)[friend]∶除情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
朋友之交,至于勸善規過足矣…。——清·劉開《孟涂文集》
(2)[boy friend ;girl friend]∶戀愛的對象
談朋友
(3)[aides and staff]∶指幕友
我那里左右要請朋友,你就可以揀一個合式的事情,代我辦辦。——《二刻拍案驚奇》
⒈ 同學;志同道合的人。后泛指交誼深厚的人。
引《易·兌》:“君子以朋友講習。”
孔穎達疏:“同門曰朋,同志曰友。朋友聚居,講習道義。”
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無言不讐,無德不報。惠于朋友,庶民小子。”
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春卿事季孟,外有君臣之義,內有朋友之道。”
唐韓愈《縣齋有懷》詩:“名聲荷朋友,援引乏姻婭。”
明高啟《次韻周誼秀才對月見寄》:“朋友凋零江海空,弟兄離隔關山迥。”
茅盾《曇》一:“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。”
⒉ 明代士大夫對儒學生員之稱。
引明無名氏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》:“今早有個柬帖來,説鄒朋友要相訪,不免啟扉等候呀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張淑兒巧智脫楊生》:“那時新得進身,這幾個朋友,好不高興,帶了五六個家人上路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開蒙的時候,他父親央及集上新進梅朋友替他起名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原來明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,稱童生是小友。”
⒊ 特指戀人。
引陳原《社會語言學》10.2:“舊詞被賦予新義。例”
例如:‘朋友’(在一定場合下,=戀愛對象)。
友人的通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