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叵耐pǒnài
(1)[unendurable] 不可忍耐;可恨
叵耐劉表,昔日斷我歸路,今不乘時報恨,更待何時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
(2) 也作“叵奈”
⒈ 亦作“叵奈”。
⒉ 不可容忍;可恨。
引《敦煌曲子詞·鵲踏枝》:“叵耐靈鵲多漫語,送喜何曾有憑據。”
元白樸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叵奈楊國忠這廝好生無禮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十四回:“只叵耐雷橫那廝平白騙了晁保正十兩銀子,又吊我一夜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截磯》:“叵耐兒子左夢庚,借此題目,便要攻打城池,妄思進取。”
⒊ 無奈。
引唐張鷟《游仙窟》:“劍笑偷殘靨,含羞露半脣;一眉猶叵耐,雙眼定傷人。”
明李贄《代常通病僧告文》:“叵耐兩年以來,痰瘤作祟,瘡疼久纏,醫藥徒施,歲月靡效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四回:“南洋兵船雖然不少,叵奈管帶的一味知道營私舞弊,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。”
陳去病《惜別詞》:“秋深寒雨透窗紗,叵耐心情亂似麻。”
可惡、可恨。唐.無名氏〈鵲踏枝.叵耐靈鵲多謾語〉詞:「叵耐靈鵲多謾語,送喜何曾有憑據。」《西游記.第六回》:「叵耐這個猴精,能有多大手段,就敢敵過十萬天兵!」也作「叵奈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