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憭栗 ”。凄涼貌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憭慄兮若在遠行,登山臨水兮送將歸。”洪興祖補注:“憭慄,猶悽愴也。”宋文同《哭仲蒙·臨高》:“憯憭栗兮臨清秋,坌憒兮紛予憂。”清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章阿端》:“家人益懼,勸生他徙。生不聽,而塊然無偶,憭慄自傷。”鄭澤《嚶求草題詞》:“秋士每多悲,憭慄動哀響。”
別人正在搜
騰訊云 新老同享118元/年 2核2G4M300G月流量
阿里云 新老同享99元/年 2核2G3M帶寬不限流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