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淪肌浹髓
[one's extreme gratitude sinks to the marrow;be deeply affected or moved] 深深地浸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或受影響嚴重
今須且將此一段,反復思量,渙然冰釋,怡然理順,使自會淪肌浹髓。——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
⒈ 亦作“淪浹肌髓”。
引語本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不浸於肌膚,不浹於骨髓。”
高誘注:“浸,潤也;浹,通也。”
宋朱熹《與芮國器書》:“蘇氏之學,以雄深敏妙之文,煽其傾危變幻之習,以故被其毒者,淪肌浹髓而不自知。”
清魏源《圣武記》卷十四:“自非訓兵講武,日取國人三申五令之,使寢饋不離焉,淪肌浹髓焉。”
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我還不能“帶住”》:“我正因為生在東方,而且生在中國,所以‘中庸’‘穩妥’的余毒,還淪肌浹髓。”
清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一:“三百餘年豢養深恩,淪浹肌髓。”
茅盾《幻滅》十三:“靜覺得涼意淪浹肌髓,異常地舒適。”
滲透到肌膚、骨髓。語本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不浸于肌膚,不浹于骨髓。」后比喻感受深刻或受到深厚的恩惠。《朱子全書.卷一四.論語五.子曰回也章》:「今須且將此一段反復思量,渙然冰釋,怡然理順,使自會淪肌浹髓。」也作「浹髓淪膚」、「浹髓淪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