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旗桿;竹竿。按,此指旌旗之杠。
引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竹杠長三尺,置于宇西階上。”
鄭玄注:“杠,銘橦也。”
⒉ 比喻敲詐錢財。
引鄒韜奮《萍蹤寄語》十四:“到了之后,拿出火車票打戳子,才知道還須付二十五個列拉,等于華幣六塊多大洋了,三折‘優待’的名詞多好聽,卻臨時加上這樣一個竹杠。”
洪深《五奎橋》:“我是堂堂正正的鄉紳,何犯著去買通勾結一個鄉下人,我難道自己說不服鄉下人,來受他的竹杠么!”
魏金枝《任樟元和三個地主》:“自己是商量好了,只怕再來一個姓孔的,再來一筆竹杠。”
詐騙錢財的陷阱。